为了评估物联网设备的风险和威胁,了解可能针对物联网设备发起的不同类型的攻击是很重要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这些系统受到网络攻击的风险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问题。本文将介绍一些保护IoT系统的最佳实践,从监控和记录活动到在设备中从头开始构建安全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网络攻击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危险。物联网设备特别容易受到多种类型的网络攻击,因为设备和系统可以从世界任何地方访问。黑客可以利用这种途径窃取信息,破坏或损坏设备。
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保护物联网设备免受网络攻击。在某些情况下,攻击可能会破坏关键系统,导致经济损失。
面对物联网安全的现实
毫无疑问,物联网正在呈指数级增长,从汽车到医院,各种设备都被嵌入其中。这种增长水平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安全问题。残酷的事实是,物联网设备和其他设备一样,很容易受到网络攻击。为了评估物联网设备的风险和威胁,了解可能针对物联网设备发起的不同类型的攻击是很重要的。
针对物联网设备的攻击主要有三种类型:
恶意软件攻击:恶意软件攻击是在物联网设备中插入恶意代码,以利用其漏洞。这种类型的攻击可以感染设备,并允许未经授权的访问。
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利用组织的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进入组织的计算机系统。网络攻击也可能涉及使用恶意软件以获得对系统的访问权限。
数据泄漏攻击:数据泄漏攻击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访问或窃取物联网设备或系统的数据。这种类型的攻击可能发生在存储在物联网设备上的数据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或当数据被错误地在线提供时。
永远不要把物联网设备暴露在公共互联网上
如果正在使用物联网设备,一定要确保其不受网络影响。许多人认为,因为物联网设备连接到互联网,所以使用起来是安全的。但情况并非总是如此。
如果物联网设备暴露在互联网上,黑客就可以访问并利用其漏洞。这可能会让他们窃取个人信息,甚至远程控制设备。
因此,让物联网设备尽可能地与互联网隔离是很重要的。可以通过禁用任何允许设备连接到互联网的功能,或者将其从网络连接中完全移除来做到这一点。
如果设备由于某种原因需要在线,找一个安全的方法来做到这一点。例如,可以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或限制对选定IP地址的访问。
缓解策略
在保护物联网系统方面,没有一种万能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些设备及其连接的性质使它们容易受到各种攻击。然而,有一些最佳实践可以帮助最小化恶意行为者破坏或渗透物联网系统的风险。
首先,确保从一开始就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策略。安全将涉及了解物联网系统的漏洞,并制定解决这些漏洞的计划。
此外,要记住,许多针对传统计算系统的常见攻击也可以用于物联网系统,因此保持警惕是必要的。
另一个关键的预防措施是对所有数据传输进行加密,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敏感信息。
最后,时刻注意物联网系统已经被破坏的迹象。如果发现任何异常活动,请立即联系安全供应商或验证活动的来源和目的地采取行动。
确保物联网设备安全的基本步骤
1、确保物联网系统最新版本
确保设备总是使用最新版本的软件和固件。这将有助于保护其不受已知漏洞的影响,以及在软件的未来版本中可能发现的新漏洞。
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攻击可能针对物联网设备。其中一些攻击可能会损坏或禁用设备,而另一些攻击可能会从设备中窃取数据。通过更新设备,可以帮助保护它们免受这些攻击。
2、网络安全与分段
实施安全的网络架构。物联网网络的安全需求可能与传统计算机网络不同,因此创建针对物联网系统的量身定制的网络架构和安全策略非常重要。
确保网络配置了适当的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以及其他安全措施。将物联网设备与其他网络隔离是防止物联网设备受到其他网络攻击的绝佳做法。
3、监控和访问管理
密切监控物联网设备是否有未授权的活动迹象。确保部署设备安全措施,如防火墙和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Ps),以保护设备免受未经授权的活动。
监控对每个物联网设备的授权个人访问也很重要。
确保物联网设备安全性的高级步骤
1、禁用未使用的功能
为确保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可以采取的首要步骤之一是禁用任何未使用的功能。这将有助于减少黑客能够访问或破坏设备的机会。
2、启用加密
为确保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可以采取的最重要步骤之一是启用加密。加密保护设备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也有助于保护存储在设备上的数据。
根据要保护的设备类型,可以使用许多加密协议(例如AES-256)。这些加密方法非常安全,并得到了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协会(NIST)的批准。
在设备上启用加密功能会使黑客难以获取数据。一旦能够访问设备,可能会窃取数据或将其用于恶意目的。通过加密设备,可以帮助保护个人和数据不受伤害。
总结
随着物联网系统的日益普及,企业必须采取措施确保这些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为了确保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性,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系统来监控这些系统,并在出现问题时发出警报。通过遵循这些基本准则,企业可以确保对其物联网设备的潜在攻击提供基本的保护。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河南网版权所有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